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

图片[1]-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-金马资源分享网 图片[2]-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-金马资源分享网 图片[3]-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-金马资源分享网 图片[4]-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-金马资源分享网

8月19日,国新办举办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”系列新闻发布会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在会上阐述了“十四五”时期体育强国建设的成果。

全民健身成效显著

截至目前,我国体育场地面积已增至42.3亿平方米,较“十三五”末增长11.31亿平方米,为群众健身提供了便利。2025年“全民健身日”期间,全国举办了2.2万余场赛事活动,直接参与人次超过1100万。全国全民健身大赛首次以“大区赛”形式举办,参与人次近200万,赛事场次达6000余场。2024年发布的《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评估工作指南》国家标准,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领域树立了标杆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71万人,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超过38.5%。科学健身指导通过APP、短视频和直播间走进千家万户。“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推动了冰雪文化和产业的新发展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国家累计投入56.5亿元,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,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成为新常态。

竞技体育展现强国风采

截至2024年底,“十四五”时期共获得世界冠军519个,创世界纪录68次。北京冬奥会取得历史最好成绩。巴黎奥运会创造境外参赛最好成绩,自由式小轮车、艺术体操、花样游泳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,实现了项目发展的历史性突破。我国获得奥运会金牌的项目由“十四五”之前的21个增至24个,获得金牌的运动员所在的省份也达到20个。跻身奥运强国之列,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形象。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、杭州亚运会、哈尔滨亚冬会、成都大运会、世运会,“冬奥精神”汇聚时代力量,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体育成就备受瞩目。

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

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国体育产业稳步发展,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.67万亿元,年均增速10.3%,增加值达到1.49万亿元。出台冰雪经济、户外运动等政策,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。“赛事进景区、进街区、进商圈”,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,“苏超”“村超”火爆出圈,“苏超”单场上座超6万人,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。今年上半年,河北、浙江、福建等7地共监测了511场重点赛事活动,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,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。在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,带动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达到了40%以上。先后推出81个国庆、春节等主题赛事活动,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活力。精心打造体育旅游特色线路,涵盖了19条户外运动精品线路以及26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。冰雪产业规模显著增长,从2020年的3811亿元增至2024年的9700亿元,年均增长率达到26.3%,将“冷资源”成功转化为“热经济”。

助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

持续丰富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大力推广“奔跑吧·少年”主题健身活动等特色品牌,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共举办各类活动14.5万余场,参与青少年超过1.51亿人次。向社会发布“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”,在健身方式、运动量、运动时间等方面提供严谨科学的指导。针对青少年近视、肥胖、脊柱侧弯等常见问题,在12个省(区、市)初步建立运动干预、健康教育、跟踪监测、档案建立和效果评估的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模式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组织50多所高校3200余名志愿者,在全国12个省区、112个县、800余所中小学开展体育课程和课后服务,共计超过30万课时,直接服务学生超过150万。

体育改革开启全新发展篇章

以建设体育强国为目标,着力提升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,解决制约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,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: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奥运争光工作,通过备战模式改革创新,在巴黎奥运会上实现自由式小轮车、冲浪等18个小项的历史性突破;转变体育发展方式,充分挖掘现有资源,走内涵式发展道路,将城乡社区闲置空地转变为群众健身的重要场所;改革体育工作评价方式,制定体育强国建设指标体系;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方面的积极性,取得显著成效;推动修订完善《体育法》及600余项体育项目制度规范,设立体育仲裁中心,体育法治建设迈入新阶段;扎实推动足球改革振兴,理顺体制机制,深入开展“假赌黑”治理,足球工作逐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。

文章来源:卓越资源分享网 https://ziyuanfen.cn/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 分享